三国演义第二回读后感

频道:关于我们 日期: 浏览:91

《三国演义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,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战争场面,吸引了无数读者,罗贯中通过细腻的笔触,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的英雄豪杰、权谋斗争、战争风云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,第二回“张翼德怒鞭督邮,何国舅谋诛宦竖”更是让人印象深刻,不仅展现了乱世中的英雄气概,也揭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与斗争。

一、乱世英雄初露锋芒

第二回的故事从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后,踏上保国安邦的道路开始,他们三人虽然出身平凡,但心怀大志,誓要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事业,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,他们屡建奇功,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,尽管他们功勋卓著,却并未得到朝廷应有的封赏,反而因为出身卑微而备受冷落。

这一回中,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尉,一个掌管治安、辅佐县令的小官,尽管职位卑微,刘备却尽职尽责,与民秋毫无犯,与关羽、张飞同吃同住,亲如兄弟,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却让他们无法在这个位置上长久待下去,督邮的傲慢无礼和贪赃枉法,让张飞忍无可忍,最终怒鞭督邮,刘备也因此被迫辞官,踏上了流亡之路。

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张飞的勇猛和直率,也揭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和黑暗,督邮作为朝廷的官员,本应公正无私,却滥用职权,欺压百姓,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朝廷与民众之间的矛盾,也为后来的乱世埋下了伏笔。

二、朝廷内部的腐败与斗争

三国演义第二回读后感

除了刘备三兄弟的遭遇外,第二回还深刻揭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与斗争,东汉末年,宦官专权,朝政日非,大将军何进为了诛除宦官,立外甥刘辩为帝,并掌握了兵权,他的计划并未成功,反而被宦官所杀,随后,董卓趁机进京,废黜少帝,立陈留王刘协为帝,自己则掌控了朝廷大权。

董卓的进京和专权,无疑加剧了朝廷的腐败和混乱,他欺压百官,滥杀无辜,甚至废立皇帝,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朝廷制度的严重破坏,他的残暴和贪婪也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和反抗,丁原、袁绍等人纷纷起兵讨伐董卓,而董卓则利用离间之计,使吕布背叛丁原,投奔了自己。

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董卓的残暴和贪婪,也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斗争和分裂,在董卓的专权下,朝廷的权威和制度被严重破坏,朝野上下人心惶惶,局势动荡不安,这种混乱和动荡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埋下了伏笔。

三、英雄人物的塑造与刻画

在第二回中,作者还通过细腻的笔触,塑造和刻画了一系列英雄人物的形象,刘备的宽厚仁义、关羽的忠诚勇猛、张飞的直率勇猛,以及孙坚的勇敢智慧,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刘备作为三兄弟中的大哥,他宽厚仁义,待人真诚,深受百姓和将士们的爱戴,在担任安喜县尉期间,他尽职尽责,与民秋毫无犯,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理能力,他也非常注重与关羽、张飞之间的兄弟情谊,三人同吃同住,亲如一家,这种深厚的兄弟情谊也为他们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关羽作为三兄弟中的二哥,他忠诚勇猛,武艺高强,被誉为“武圣”,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,他屡建奇功,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,他也非常注重义气,对刘备忠心耿耿,不离不弃,这种忠诚和义气也让他成为了后世人们敬仰的英雄。

张飞作为三兄弟中的小弟,他直率勇猛,性格豪爽,在怒鞭督邮的情节中,他表现出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,尽管他的行为有些鲁莽和冲动,但也正是这种直率和勇猛让他成为了刘备和关羽的得力助手。

孙坚作为后来东吴的奠基人之一,他在这一回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,他年少有为,十七岁时就智杀海贼,展现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,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,他更是身先士卒,勇猛无比,他的勇敢和智慧也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四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

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小说,也蕴含着深刻的现实启示,它告诉我们,在乱世中,英雄豪杰们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,才能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立足,他们也需要注重团结和合作,才能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和内部的腐败与斗争。

这一回还揭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和黑暗对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